撰文:舞台及電視編劇張飛帆 星期六的早上,第一次帶著五歲半的兒子和三歲半的女兒當義工賣旗。小屁孩一開始滿心雀躍,但三分鐘熱度過後,二人已嚷著要回家。作為父母當然理解,一來天氣炎熱,小孩子耐性有限;二來街上車水馬龍,行人驟來驟往,他們個子小小,刻那已淹沒在人潮之中,途人行色匆匆,誰有空留意他們。兩個小皇帝平日受盡注目,大概這是他們人生第一次遭到冷待。為父心裡暗暗叫好,心想這次正好讓他們明白,他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。同時亦可以讓他們感受一下,甚麼叫做「粒粒皆辛苦」。
撰文: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博士 在家長教育的路途上,筆者最愛聆聽家長們分享管教子女的心得和反思,彼此交流和鼓勵,是最立體的家長教育內容。世界上沒有要求家長必須考試合格才可生兒育女的地方,大家都是邊做邊學,後知後覺,慢慢地成為了「有年資」的家長,兒女對你有期待,社會對你有要求,家長自覺也不能躲懶,紛紛學習子女管教的理論和技巧。
撰文: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很多家長都慨歎,以前鄰居交往較為頻繁,也許住的地方較少,但是活動地方很大,能夠有機會日日與鄰居交往,家長從前可以將自己的子女交托給鄰居,欠缺物資又可以向鄰居暫借,大家相處非常開心!
撰文:張傑醫生還記得大學時代看過一套很駭人的電視,這是關於類似伊波拉病毒如何在某一個地區傳染居民和外來人,並引致所有人死亡。劇中被感染的人,就算是初期,都必然有紅疹在身體出現。所以,不少人印象很深,疹就是代表嚴重的疾病。
撰文: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梁嘉敏小姐 DHA 只是供應孩子腦部發展的養分,要孩子變得聰明,大腦必須得到適當的鍛鍊。筆者今次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腦袋鍛鍊小遊戲,十分適合2歲至就讀小學的兒童呢!
撰文:家庭動力心理輔導員及全球職業發展師賴舜薇,孩子出生的時候,人們喜歡討論他的長相,將他與父母哪裡長得相似作為談資,議論他遺傳了父母哪些漂亮的外觀。 大一些,脾性出現的時候,也喜歡探究他的個性到底像了誰。
撰文:資深升學專家趙榮德先生。家長帶孩子去面試,最驚心動魄的鏡頭為老師向孩子發出問題,而孩子竟然一言不發,呆若木雞的坐在那裡。家長事後問我為何會發生這種令人尷尬的場面,我的答案是四個字:「準備不夠!」
撰文:資深幼兒教育顧問莫萊茵小姐,近年親子悲劇的新聞屢見不鮮,根本原因在於親子關係、家庭成員血脈相連的親情和個人在家庭責任的角色上,出現嚴重偏差。結果令怨恨、推卸出現,更無力對抗負面意識,甚至想透過傷害他人而令自己得到解脫。